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十義是什麼意思呢?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的基本道德原則和標準。
“三綱”是指“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”,要求為臣、為子、為妻的必須統統服從於君、父、夫,同時也要求君、父、夫為臣、子、妻作出楷模。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、父子、伉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。
“四維” 一日禮,二日義,三日廉,四日恥;管子日:“國有四維,一維絕則傾,二維絕則危,三維絕則覆,四維絕則滅。”
“五常”即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是用以調整、標準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伉儷同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規則。
“五倫”孟子進而提出“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伉儷有別,長幼有序,同事有信”的“五倫”道德標準。
“八德”孝者,敬順長輩之心。 弟者,兄友弟恭之心。忠者,赤誠盡己之心。信者,敬慕不欺之心。禮者,辭讓節制之心。 義者,公道端正之心。廉者,剛強高節之心。 恥者,慚愧後悔之心。
五倫,古代漢族的五種人倫關係和言行規則。即古人所謂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伉儷、同事五種人倫關係。
十義的說法是:“父子恩,伉儷從,兄則友,弟則恭,長幼序,友與朋,君則敬,臣則忠,此十義
四維是管仲在《管子》中提出的一種思想,即禮、義、廉、恥,是管子思想的精髓。
八德: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。
三達德出自《中庸》,三達德即指“智”、“仁”、“勇”此三大品德。
三綱: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。五常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